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普园地 >热点科普

热点科普

  • 四个月大才认识妈妈 婴儿什么时候开始区别爸爸妈妈与陌生人的?他(她)们是怎样做到的?根据发展心理学中婴儿的心理发展理论,此问题属于婴儿情绪、社会性发展的研究范围。简要来说,婴儿出生后即有情绪表现,如新生儿或哭或静或四肢蹬动,同时,初生婴儿的情绪反应就已是初步分化的。
  • 儿童平衡社交与安全 每个父母都面临这样的问题:我们知道社会生活是有风险的,但通常我们知道如何处理这些风险;然而,孩子们在这些风险面前尤为脆弱。一方面我们希望,万一他们遭遇了不可控的事件,能够知道怎样以及向谁求助;另一方面,我们又害怕他们所托非人,以至于会一刀切地告诉他们“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这样做的同时,我们又担心他们失去了发展社会互动的机会,甚至进而对世界产生恐惧。
  • 如何控制路怒症 路怒症这种“病”之所以能将一个个日常生活中脾气正常的普通人,化身为路上的喷火龙和战斗机,主要还是因为两个原因:路上状况特别考验意志力和情绪管理能力,缺乏交流导致将别人的过错归因成“敌意”。
  • 运动改变你我的DNA 从结果看,运动令人更加健康是机体代谢改善的外在表现,究其内因,与控制这些代谢过程的蛋白干系颇深,因此有科学家进一步向前追溯:运动会直接影响到表达上述蛋白的基因。
  • 尼泊尔地震被预报? 尼泊尔发生强烈地震后,出现了一些关于此次地震被“预报”的消息,如地震前曾有国际专家在加德满都开会商讨如何应对地震,学术刊物《科学》和《自然·地球科学》都刊登了有关尼泊尔地震风险的论文,动物有异常反应……那么,此次尼泊尔地震是否已被预报?这里对相关消息一一分析。
  • 你能催眠鲨鱼吗? 你可能听说过有人可以通过抚摸腹部的方式,催眠一些大型掠食动物,如鲨鱼、鳄鱼等。这种说法其实有一定的根据。这里所谓的“催眠”,实际是引导动物进入强直静止的状态。处于该状态的动物会瘫软下来,不能动弹。从昆虫到鱼类,再到哺乳动物,这种行为在许多动物中都有发现。
  • “老人味”是怎么回事?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走近一些老年人身边,能闻到一股很特殊的气味,有人称之为“老人味”。而这种味道老人自己通常感觉不到。
  • 人体存在145个“外来基因” 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人员最新研究发现人体包含着145个“外来基因”,并非源自人类远古祖先。他们指出,这些人体必不可少的外来基因来自于远古时期寄居人体的微生物。该研究挑战科学家的传统基因遗传学观点
  • 超自然体验背后的心理学 在已经21世纪的今天,为何还有很多人会相信超自然现象?一位研究人员发现,我们或许有很好的理由保有某些迷信观念——甚至这样做还会带来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好处。
  • 非洲现350万年前人类化石 根据最新发现的下颚骨化石,第一名人类祖先大约出现在280万年前的非洲,这比之前预想的早了40万年。
  • 用CRISPR技术根除艾滋病毒 想象一下用一种药物就可以防止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治疗已经感染了HIV的患者,甚至清除掉疾病晚期患者体内所有的潜伏病毒拷贝。这听起来就像科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