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中小学科学教师培训班在蓉开班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2024-05-14
在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为了增强全市中小学师生防灾减灾意识,提升全市中小学教师地灾科普教学能力,5月10-11日,由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地震研究中心、博物馆、地球勘探与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办,成都市科学传播学会承办的“认识地灾·科学防灾”中小学科学教师培训班在成都理工大学开班。
本次培训共有来自全市23个区市县的44名中小学的科学及地理教师参加,以“室内理论学习+野外实践考察”的形式,带领大家重点学习地灾防治相关科普知识。
成都市科学传播学会会长、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成都理工大学教授王绪本在开班仪式上致辞。他表示,四川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地带,地质运动活跃地质灾害频发,需做好防灾减灾科学研究和科普宣讲工作。培训班自2023年第一期开办以来,受到了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欢迎,这是激励组委会继续办好本次培训班和未来更多科普宣教工作的重要动力。
培训中,地球物理学院教授梁春涛、地灾国重实验室教授常鸣分别以《认识地震科学防震:防震减灾,科普先行》《深山里的逆行者与守护者》为题带来了两场科普讲座,两位主讲人以生动的案例分析、详实的数据展示和系统的理论讲解,将复杂的科学知识深入浅出科普化,令在场教师深受启发。
在科普基地现场教学环节,参训教师来到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地灾国重实验室进行参观学习。实验室办公室副主任李天涛就实验室历史沿革、学术成果、服务国家重大工程等方面一一讲解,处于世界第一梯队水平的滑坡监测预警“空天地”三查体系令参训教师们频频点赞。
在汶川大地震白鹿中学遗址,范兴利副研究员介绍了地球46亿年形成演化过程中经历的多次超大陆聚合和裂解事件,重点阐述了“5·12”汶川大地震的产生背景。
“此次培训水平高、课程好,专家教授生动有趣的讲解更令人收获远超预期。”来自成都市簇桥小学的科学教师陈小刚表示,在此次培训中学习到阐释科学概念的模拟实验,对自己未来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将起到积极作用。
参训教师表示,将把为期两天的学习收获应用于日常教学中,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向学生传递地灾防范的知识,提高中小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鼓励更多学生探索科学热爱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