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韩科学家制成世界最薄灯泡:仅一个原子厚
来源:新浪科技 日期:2015-06-18
北京时间6月17日消息,据物理学家组织网站报道,近日,一个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韩国首尔国立大学(SNU)以及韩国标准与科学研究院(KRISS)的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小组报告称他们首次实现了石墨烯发光。石墨烯仅有一个原子厚度,是碳的理想晶体形式。研究组再小片石墨烯连接到金属电极上,使其悬空于基底材料上方并加载一定的电流使其加热。有关这项研究的论文已经刊载于6月15日出版的《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
这一研究组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詹姆斯·霍恩(James Hone)表示:“可以说我们制造出了世界上最薄的灯泡。这种新型‘宽带’光源可以被集成到硅芯片上,从而为实现原子厚度,可折叠且透明背景显示技术以及基于石墨烯的硅芯片光通讯技术铺平了道路。”
在芯片表面的微小结构中实现发光可以最终通往完全整合的“光子电路”,从而用光来代替目前在半导体电路中使用的电流的角色。此前研究人员已经尝试过很多不同 的技术方案,但从未能够成功地将最为古老也最为简单的人工光源——白炽灯泡集成到芯片表面。原因很简单,白炽灯泡的灯丝必须具有极高的温度才能发光——可 以达到上千摄氏度,只有达到这样的温度下它才能在可见光波段发光,但芯片结构中微观尺度下的金属丝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承受这样的高温的。除此之外,从高温灯 丝向周围区域产生的热量传导是极其高效的,这将导致其周围区域的迅速升温,破坏芯片结构,因而在技术上几乎无法实现。
通过测量石墨烯材料光源的光谱,研究组可以测算出其温度约为2500摄氏度左右,足以使其发出明亮的可见光。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哥伦比亚大学霍恩教授小组的博士后金德勇(音译:Young Duck Kim)表示:“从这一单原子厚度的石墨烯材料发出的可见光强度很高,甚至不需要使用任何放大设备,直接用裸眼就能看到。”
有 趣的是,该光源的光谱显示其会在特定波段表现出峰值,研究组发现这是因为从石墨烯材料直接发出的光线与穿透石墨烯材料并被硅芯片表面反射的光线之间出现了 干涉现象。金指出:“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石墨烯材料是透明的,这与任何传统上作为灯丝的材料都不同,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调节石墨烯材料与基底材料之间的 间距来调节发射光谱类型。”
而之所以石墨烯能够实现如此高温却不会导致周围材料或金属电极的熔化则是由于其具有的另外一项有趣性质——随着石墨烯材料的升温,它会越来越成为热的不良导体。这就意味着它所具有的高温将被局限在一个非常小的“热点”区域内。
参与这项研究工作的一名韩国标准与科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表示:“在最高的温度下,电子温度远高于石墨烯晶格的声振动模式,因此只需要较少的能量便能实现可见光波段发光。这些独特的热性质使我们可以将石墨烯材料加热到相当于太阳表面一半的温度并实现比传统灯丝材料高出1000倍的发光效率。”
与此同时,研究组还展示了这项技术未来的可升级性——他们实现了基于大规模化学气相沉积(CVD)的石墨烯发光体。
韩国国立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教授,这一研究的参与者Yun Daniel Park指 出,实际上这项研究所使用的材料与当年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泡时使用的材料是相同的:“爱迪生最初尝试使用碳材料作为他实验中的白炽灯的灯丝,而现在我们又回 到了相同的元素上。但有所不同的是我们使用的是碳的纯净态形式——石墨烯材料,并且达到了它的厚度极限——一个原子厚度。”
目 前,该研究组正开展进一步研究工作以期提升这项技术的表现。比如这种光源可以实现多么迅速的开关操作以符合光通讯的要求?另外也需要开发相应的技术使其能 够被整合到可折叠的基底材料上去。霍恩表示:“对于开发这种材料的各项用途,我们才刚刚开了个头。比如这项技术可以被用来开发微型加热板,它可以瞬间加热 到数千摄氏度以帮助进行高温化学反应或催化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