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技之家 >科技创新

自主研发“破局”,打造催化剂“中国芯”

来源:科技日报   日期:2025-10-10

  实验室里,科研人员紧盯超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屏幕,细微调整观测参数,在纳米尺度下探寻催化剂材料的微观结构奥秘;研发中心内,科研团队围坐电脑前,反复验证AI算法,为分子筛催化剂实验快速生成最优合成方案……近日,记者跟随大连市市场监管局(大连市知识产权局)工作人员走进中触媒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触媒”),沉浸式见证这家催化剂生产企业将创新发展锚点深扎微观世界的鲜活场景,感受其以技术突破打破国外垄断、铸就催化剂“中国芯”的故事。


  从“跟跑者”变为“并跑者”“领跑者”


  “千万别小看这一瓶瓶微小的粉末,它们可是工业生产的‘芯片’,90%的工业流程都离不开它的支撑。”在中触媒实验室,该公司总工程师蒋山手持一瓶淡黄色粉末,向记者揭开催化剂的重要性。


  在实验室的超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下,经过5000倍放大的TS-1(钛硅)分子筛清晰呈现出完美的正圆环型结构,纳米级的中心孔道如同精心设计的“分子通道”,能够为化学药剂提供充分反应的空间,又能保证化学介质顺畅流通。“这种看似简单的微观结构,正是催化剂核心性能的‘密码’。”蒋山解释道,钛硅分子筛作为石油炼化、污水处理行业的关键耗材,多年前曾长期被国外垄断,国内只能依赖进口。


  自2008年成立以来,中触媒便将“突破核心技术、实现催化剂国产化”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目标,组建专业研发团队深耕分子筛催化剂领域。从筛选原料配比、优化合成工艺,到调试反应参数、验证性能指标,研发人员历经无数次实验失败与调整,终于攻克了钛硅分子筛的规模化合成工艺难关,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除了钛硅分子筛,中触媒在催化剂领域的自主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一系列技术突破让中触媒从“跟跑者”逐步成长为“并跑者”,甚至在部分领域成为“领跑者”。


  以硬核实力叩开国际市场


  “我们企业的基因里,就刻着‘技术研发’四个字,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在谈及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时,蒋山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为了持续巩固技术优势,中触媒构建了一套完善的创新体系:组建由8名博士领衔的核心研发团队,团队成员涵盖材料化学、催化工程、高分子材料等多个领域,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与丰富的实践经验;配备150套先进研发设备,包括超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原位反应表征系统、全自动催化剂评价装置等,可同步开展20到30个研发项目;每年投入4000万到5000万元研发资金,占企业销售额的6%到8%,为技术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持续的创新投入,换来了丰硕的技术成果。截至目前,中触媒累计获得授权专利241项,其中包括191项国内发明专利、3项PCT国际专利、47项实用新型专利,形成了覆盖催化剂研发、生产、应用的完整专利布局。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企业先后荣获“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辽宁省瞪羚企业”等多项荣誉,成为国内催化剂领域的标杆企业之一。


  技术创新的突破,也为中触媒叩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如今,中触媒已与巴斯夫、赢创等国际化工巨头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更成为巴斯夫移动源脱硝分子筛的全球战略供应商。“能够得到国际顶尖化工企业的认可,不仅是对我们技术实力的肯定,更让‘中国造’催化剂在全球市场有了更多话语权。”蒋山表示,目前中触媒的产品已出口至德国、美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市场份额逐年提升。


  “在即将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上,我们将展示最新研发成果,向全球客户彰显中国催化剂的技术实力。”蒋山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