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推出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方案
来源:科技日报 日期:2024-04-11
近日,成都市科技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成都市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综合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评什么、谁来评、怎么评、怎么用”为着力点,统筹推进科技成果评价、科技人才评价改革。
“本次试点着力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重点解决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落实难等问题。”成都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钢近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成都市将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坚实支撑。
陈钢介绍,《方案》将品德作为科技人才评价的首要内容,在强化科技人才学术道德评价的基础上,围绕承担国家省市重大攻关任务、基础研究等不同类型的科技人才开展评价,采用“大分类、小切口”的方式,力争通过2年试点探索,建立符合不同创新活动类型的科技人才评价方式,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改革成果。
“《方案》打破了传统评价体系中的‘四唯’偏向,更加注重科研人员的成果贡献和科研能力,是一次积极的探索。”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闫志英认为,构建多元化评价方式和评价指标,有望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公平性,进而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
《方案》明确,针对承担重大攻关任务的科技人才,成都市将探索建立项目(工程)委托方、实施方以及成果采用方等多方协同评价机制,结合西部(成都)科学城、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等战略任务,聚焦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构建以解决重大问题、承担任务层级、担负任务角色等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指标体系。
同时,《方案》还对基础研究类人才的评价方式及内容作出规定,建立“同行评价+科研活跃度”的评价机制,引进加强国际同行评价,探索引进第三方评价,鼓励建立科研活跃度、学术影响力等模型,实现量化评价。“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应持续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支持,确保长期稳定的科研投入,鼓励科技人才不断创新。”闫志英补充说。
“《方案》中的试点任务部分,划分规则合理,评价方案科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天府永兴实验室新型电力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治认为,《方案》体现了对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工作的复杂性、多样性及长期性等属性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充分尊重。
成都市科技局成果处副处长余杰表示,为保障本次科技人才评价改革顺利实施,市科技局将建立定期会商机制,组织进展情况工作交流,协调解决重难点问题。试点单位(地方)需组建专门力量负责落实改革试点任务,在广泛听取科技人才意见的基础上,持续改进和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李治介绍,作为试点单位之一,天府永兴实验室正在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为打造碳中和人才汇聚高地、科技创新先锋、产业发展引擎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记者了解到,本次成都市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单位(地区)共有17家,包括四川农业大学、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大学、天府永兴实验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