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普园地 >科普大本营

为啥你越补越虚?

来源:科普中国   日期:2019-05-29

近几年,由于人们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再加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的普及,现在的人们时不时的就说“该补补了”。有时一看中医就说“这儿虚了,那儿虚了,补补就不虚了”等等。有病的也补,没病的为了保健也要补一补。其实真的是虚了,要补的话也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之分。如果分不清自己到底应该补什么,补错了反而对身体不利。下面就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容易出现的“进补”误区简述如下:

W020190527502429224046.jpg


误区一:保健品


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保健品的身影,其推销员也用现代词汇如:纳米、基因、细胞修复等把它说得神乎其神。对自己身体了解得不很清楚的人们只要“对号入座”就觉得自己可以吃。其实任何保健品的适应症也是有特定人群的,不是人人都适用。就连我们吃的食品都有寒、热、温、凉之分,更不用说其它入口之物了。因此在吃保健品之前一定要认真了解其成分、功用及是否适合自己的体质。

W020190527502429222270.jpg


误区二:越过越好


有的人尤其是老年人,一是为了强身健体,少给儿女找麻烦,再加上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因此时不时的就想买点人参、鹿茸、燕窝等补品吃。其实“缺什么补什么”是进补的基本原则,再贵再好的补品也有不适合服用的人群,因此,一定要辨别“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后再用。

W020190527502429234645.jpg


误区三:多多益善


有一部分人确实是虚了,尤其是老年人、重病初愈之人,或先天不足体弱之人,这些人群有的确实需要补一补,但到底应该如何补,补什么,一定要咨询有资质的医生。有的人不管是补什么的,只要说这个有补的作用则大吃特吃,多多益善。殊不知以上这类人群一般都有脾胃功能虚弱,大量进补后增加了脾胃及肝脏的负担,反而对身体不利。

W020190527502429234309.jpg


误区四:以药代食


有一部分人,由于平日生活无规律,饮食无节制,处于亚健康状态,身体有多种不适,做各种检查又无明显器质性疾病,但总疑神疑鬼的认为自己有病,因此就到处求医,各种补品堆积在一起吃,真是以药代食了。其实中药很多是药食同源的,有的情况通过食补也同样能达到目的。

W020190527502429230001.jpg


误区五:虚实不分


进补首先要分清虚实,任何疾病,任何一种身体的不适均有虚实之分。中医治病的原则是“虚则补之,实则泄之”。虚证除分“气、血、阴、阳”外,还要分“心、肝、脾、肺、肾”之虚。因此进补之前要向专业医生咨询,对症施用。

W020190527502429231633.jpg


误区六:进补单一


有些人因某一时间段服一种补品效果很好,因此就一味地认为自己适合服用这种补品,长年累月服用,这也是不正确的。因为在某一时期服用此补品有效,经过一段时间调理则得到改善,再继续服用可造成过剩而堆积,影响身体的营养平衡。

W020190527502429231172.jpg


误区七:凡补必肉


大鱼大肉可以认为是补品,对特定的人群有一定的作用,如产后、大病初愈喝点鸡汤、鱼汤及肉类可以,但不能过量。尤其是目前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大量的鸡鸭鱼肉进入体内易导致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发生。

W020190527502429235359.jpg


误区八:重药补轻神补


现代社会中,心理疾病逐年增多,有人完全是心理因素造成的疾病,不能很好的调理心态,而一味的吃药,既效果差,又对身体不利。在现实社会中不和谐因素很多,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平衡,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W020190527502429238923.jpg


误区九:重“进”轻“出”


在注重进补的同时,要注意代谢废物的排出。补得过多而排出不畅,则对身体不利。如补后大便干燥,可造成代谢废物的毒素在体内停留过久而伤害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