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普园地 >科普大本营

和猫打架 为啥输的总是狗

来源:钱江晚报   日期:2018-04-02

timg (1).jpg


  说狗不说猫,在这个时代已经不科学了。在“狗年说狗”系列的终结篇里,我们就来讲讲这对相爱相杀的冤家。要讨论的话题,也是一个可能被你用作表情包,但从来没有追究过的场景:猫狗打架,为什么小个子的猫甩两招就能制胜,败走的总是狗?


  驯化起源


  狗亲人而活,猫却爱搭不理


  人类驯化狗,在2万年前。此前,人和狗的祖先——狼,是对立的竞争关系。


  但在当时,假如有一头鹿被狼捕到,狼群中有一批弱势群体,它们连骨头渣都分不到。于是,它们悄悄地跟在人的后面,人吃完肉会把骨头扔到洞穴口,它们就有一口吃的。


  渐渐地经过几十代基因的改造,当年的弱狼变成了狗的祖先。除了啃骨头,它们也爱吃人的“翔”,靠着这种与人不竞争、又有协同效应的相处模式,活了下来。所以,狗非常知道如何讨人的欢心。


  猫不太一样,至今为止,“猫格”还保持得比较完整。


  猫的准确驯化时间,去年才由科学家确定:家猫起源于9000年前遥远的土耳其和埃及,当时人类已经进入农业文明时代,尼罗河沿岸的粮仓,饱受鼠侵,所以猫来了。


  猫接近人,并不是喜欢人,而是冲着老鼠来的。所以它们与人的关系,没有狗那么近,本性也桀骜许多。


  这样的驯化背景,造成了猫和狗与生俱来的性格差异。当发生冲突的时候,温顺的狗天然就处于弱势。


  生理战斗力


  狗褪去狼性,猫却不是HelloKitty


  若是比智商,猫比不上狗。英国的宠物医生迪克·怀特,对比过猫和狗的大脑,“差不多体格的猫和狗,脑容量上,狗要大20%;狗狗大脑中的神经元数量,也是猫的两倍。”


  但一旦拼武力,猫有非常大的优势——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猫能利用弱光视觉来追踪猎物,当发现一只老鼠时,它的眼睛会迅速向大脑皮层发送信号,视皮层对前后图像分析的频次达到70次/秒。它悄悄地靠近猎物,待到时机成熟,毫不犹豫跃起几米高,猛扑住猎物。


  如果把狗放进黑夜里,它们会跟人一样不知所措,听不到猎物发出的高频声音,也洞悉不了夜幕中的一切。


  这和驯化程度不同有很大的关系,狗似乎完全变成了忠犬,但猫并没有变成人的HelloKitty。


  所有的家猫,都是阿拉伯野猫的后代,保留了祖先的战魂——它们的视觉和听觉能力,都高过狗;它们时刻在做准备,腿始终不会像狗那样伸得很直,一旦发动,爆发力强,加速度快,能迅速发起突袭,而且一跳就能跳到5倍于身高的高度。


  英国皇家兽医学院的约翰·哈钦森教授表示,姿势,是猫成为顶级猎手的关键——“猫的脊椎非常柔软,尤其是现代家猫,跃起的同时,还能做出非常扭曲的身体变形,以方便捕捉猎物,这是连老虎都做不到的。”


  瞧瞧这特种兵素质,狗狗真是望尘莫及,输在起跑线上。


  心理优势


  铲屎官疼我,而你还在吃屎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曾经说:“一个人,要么是柏拉图主义者,要么是亚里士多德主义者。”


  这个哲学问题,可以具象化到养猫或者养狗的选择上:喜欢养猫的人,偏柏拉图主义。他们是神秘主义者,崇尚本质;亚里士多德主义者,则爱养狗,强调务实,重视现象。


  在这个压力剧增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类,开始表现出猫型人格——它就在那儿,爱搭不理,又若即若离。


  猫奴狗主,大概是这么产生的——不理你的,你反倒稀罕,还想讨好人家。


  在人类的精神产物中,狗也难与猫相媲美。


  日本文学中,猫的地位非常突出。比如,周作人曾翻译过日本平安时代女作家清少纳言的《枕草子》。这部作品中,记述宫中豢养了一猫一狗,猫是一只白背黑猫,位列五品,名为“命妇”,狗则是日本土狗,名为“翁丸”。宫中妇人常常逗弄两只动物,唆使“翁丸”去咬“命妇”,“正是早餐的时候,主上看了这情形,非常吃惊,他把那猫抱在怀中,召集殿上的男人们,‘把那翁丸痛打一顿,流放到犬岛去,立刻就办!’”


  科学家认为,猫和狗都是会看人脸色的动物,它们会不会也明白一些人的心态,从而影响到它们的自信?也许,猫压根都不在乎这些,但狗比较顾及人的感受,会表现得更加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