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啥总不合群?
来源:壹心理 日期:2016-12-08
尼采说喜欢孤独的人不是神灵,就是野兽。这句话比较值得商榷,有的人的确没有什么朋友,和环境也多少格格不入,但是独处不代表感到孤独,也许更让他自得其乐。
更多的人,却需要和人群取得融合。不这样就会感到深深的孤独。
就像阿兰·德波顿所写,"我在与人谈话时总是重视取悦于人甚于讲真话,为了讨好别人我常常为索然无味的笑话大笑…我从不对大多数人认同的观点公开表示怀疑。"与之相应的是,他对苏格拉底的思考,"这位哲学家宁愿失欢于众,获罪于邦,而决不折腰。他决不因别人指责而收回自己的思想。而且他的自信不仅是出于一时冲动或者匹夫之勇,而是来自更深层次的、根植于哲学的源泉。"
其实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思考,一,取悦众人的习惯和价值标准是否就能合群。二,勇敢的独树一帜是否就会遭到排斥?
有时候,表面上的迎合屈就换来的合群并不幸福,或者可以称为假合群。而个性鲜明一样可以受人欢迎,苏格拉底的追随者就很多,端视你的表达方式是孤高自赏呢,还是有很强的与人分享互动的愿望。
孤高自赏者,可能确实在趣味眼界,欣赏水平等方面高人一等,但也可能是在恐惧、紧张、不愉快等情绪上自我调试不佳,导致的对人群的高度拒绝。
我们可能会有很多原因,使得我们对人群感觉差,想要透口气。比如,庸俗,势力,不真诚,这些理由完全充足,让我们能对自己有个交代,不是不合群,是他们水准太低,合群意味着拉低自己的水平。
不过有的时候,又很奇怪,像是某天心情出奇的好,就连超市里的收银员,平时觉得态度可厌,也突然有说有笑的聊上几句;如果有人大刺刺的把一个购物筐扔在身后就不管了,不管挡了别人的道儿,要搁在往常气死了,一定心里骂着没素质,一边冒着火理论,这会儿笑嘻嘻的好言好语的一说,对方也乖巧了许多。总之,感觉整个世界都友好明亮起来。
就是各种圈圈群群的人们,阻碍着彼此融合的那些个不顺眼,也很容易就被这种发自内心的快乐打破壁垒。有了感情上的融合,就乐意宽容忽视对方从前不可接受的缺点。
这种突如其来的快乐,就像一道冲开大石的激流。但也让我们思索,之所以融入人群感到百般的不适应,是否是因为站在旁边想的太多,观察的太多,而不是行动的那么多,象缓缓地水流,推不动那块大石头。就像小时候打针,等的时间越长,看到别人哭的越多,越产生畏难情绪。如果现在让我们去想象,老一辈的人,数九寒天要砸开河上的厚冰块,在刺骨的冰水中洗衣服,简直要伸不出手来,觉得苦不堪言;但是,当时的人们因为没有这种闲功夫想象,只是被生活逼着去干活儿,所以事实上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苦。
很多观察,挑鼻子挑眼儿,其实是一种畏难情绪的发作。之所以有这种迟滞的情绪,让人陷在感受中,而不是主动的做些什么,往往跟一种常态的不快有关。仔细分析这种不快,不管是对别人不快,对生活不快,对工作学习不快,都是对自己不快。自我感觉不好,不管是被恐惧,自卑,紧张,不满,厌烦,所禁锢,都因为不能挣脱某种束缚,自由的对世界表达自我而难受。
对于需要合群而难以合群的人,也许首先需要的不是社交技巧,而是如何通过做好一件件小事的努力,和自己建立良好的关系;阻碍合群的壁垒,也许不在于各种外在可见的障碍,而在于内心和自己的不调适。和自己相处愉快,才有可能和别人相处愉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