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普园地 >科普大本营

“猴年马月”一词到底是怎么来的?

来源:科技有意思   日期:2016-11-01

0daa2b88-bbea-4a6c-939a-eaf51ab08c0f.png

 

  如果要附会上地支纪年月的习俗,倒也不妨这么说,不过“猴年马月”这个词本身可和阴历的明年五月没关系。


  先说地支纪年月。在早期,干支仅仅是用来纪日的。我们在甲骨文及早期金文中已经找到了大量的干支纪日的例证,还出土了干支表。

 

20160612080616121.jpg


  在需要纪年的时候,我们却另有一些方法。在早期,除了大事纪年、帝王纪年等方法以外,还存在一种“岁星纪年”。所谓“岁星”,就是太阳系第一大行星木星。古人发现,从地球上观测的话,木星大约每12年运转一个来回,于是就设定了一种岁星纪年法,沿黄赤道(东汉以前,中国的人没有注意到黄道与赤道有度差,所以这里说不清是黄道还是赤道)自西向东(因为以地球为参照系的话,岁星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将周天等分为12份,分别起名叫“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和“析木”。岁星在其中某一区域的时间,就叫岁在某某。


  然而,古人还另有一套从东到西将周天划分为十二等份的“十二辰”体系。这个“十二辰”与十二地支对应,十分受人们欢迎。古人为了调和岁星纪年法的周天划分和十二辰体系,便假设了一颗与岁星公转方向恰好相反,公转周期相同的行星,称为太岁星。这颗太岁星上有个太岁神,是个主张稳定压倒一切的神仙。它所在的方位,以及与这个方位180°相反的方位,人们必须循规蹈矩,不能有什么特别的举动,比如出行、建造或者嫁娶虐狗都是绝对不可以的。所谓“太岁头上动土”,就是说在太岁所在的方向搞土木工程建设,这样会“犯太岁”,容易倒霉,特别是容易猝死。言归正传,这里的十二辰虽然与地支完全对应,但大概是为了避免与纪日的干支混淆,它自有一套更诡异的名字,分别叫“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和“大渊献”。《离骚》的开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的句子,这里这个“摄提”就是太岁纪年的岁辰名,对应着地支里的“寅”。这套体系也叫“岁阴”。此外,古人还发明了若干套对应天干的“岁阳”体系,和岁阴配合起来使用。岁阴共有12个,岁阳共有10个,最小公倍数是60,这样60年一周期,使用起来就比较方便了。


  后来,西汉人发现岁星纪年有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木星的公转周期不是正好12年,而是4333天,约合11.86年,跟12年其实差得还挺多,时间久了的话误差会非常大。这就是著名的“岁星超辰”现象,这给我们记录时间,以及研究历史,都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然而,由于地、木距离遥远,我们很难与木星谈判,要求其修正转得快一点公转周期。此外,古人的岁阳体系比较混乱,这造成了更多的困惑。结果,古人干脆放弃了以木星为基础的岁星纪年和太岁纪年两种纪年法,径而采取干支来纪年。


  有道是“善推”“而已矣”,现在,既然干支也能纪年了,当然也能纪月、纪时。于是干支法就可以纪录上至年份,下至时辰的四个时间尺度了。我们经常听到的类似于“我和按时交稿八字不合”的说法,这其中所谓“八字”,就是出生时间的年、月、日、时分别所属的干支。其中月的地支是按照北斗七星的“斗柄”所指的岁辰来确定的。斗柄指子,就是建子之月;指丑,则是建丑之月。


  那么,哪个月是农历正月,也就是一年的开端呢?这一点,不同的古代历法,规定是不同的。据传说,夏历的正月是建寅之月,殷商历法是建丑之月,周历则是建子之月。汉代太初历以后,中国的阴历,也就是以月相周期为准,一月固定有30天,平年有360天的那种太阴历“农历”,一直都继承者以建寅之月为正月的习惯。即使到了今天,紫金山天文台颁行的阴历,仍然是以太阴为准。


  生肖系统最晚起源于秦代。在睡虎地及放马滩出土的秦简中,已经分别出现了“十二兽”的踪影,内容与后世的十二生肖大同小异。不过在当时,十二兽是用来纪时的。后世则主要使用生肖配合地支来纪年。不过既然生肖可以搭配地支使用,那么理论上地支能记录的,生肖也都可以,所以说阴历明年五月是“猴年马月”,并没有什么问题。


  然而,“猴年马月”本身和这个并没有什么关系。从宋代开始,古人经常会将不可能,或难以预期的年份称为“驴年”。这大概是取生肖中没有驴的意思。比如《景德传灯录》(这是一本佛教书)卷七记载唐代南祖山的宝云禅师点化别人的风格清奇,每当有僧人向他求道,宝云都面壁不答,说是这样就可以让求道者找到问题的答案,后来,佛教禅宗的开创者之一,著名的南泉山普愿禅师在回答如何评价南祖面壁的行为时说:“我寻常向僧道‘向佛未出世时会取’,尚不得一个半个,他恁么地驴年去?”大意是他用佛未出世时的状态向僧人讲述佛理,僧人能听懂的尚且很少;要像南祖宝云那样打哑谜,得到驴年才能有人因此得悟。后来,人们将两个字的说法扩展为四个字,取与驴同属,外观相似的马来互文,产生了一个“驴年马月”的成语。例如《布水台集》卷二十:“罗诃三藐三佛陀,驴年马月不为多”。而这个成语讹变成猴年马月的形态,据我所知,则是近代才发生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