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春晓
来源:人民网 日期:2015-07-09
曹春晓
我是怀着感恩的心来做这件事的。多年来,我一直在爱的海洋中逐步成长,这种爱给了我温暖和力量,给了我技术生命。”
5月29日,拥有60多年党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究员曹春晓联名妻子张琲联捐资50万元在所在单位设立了“春联爱心基金”,用以帮助身边的困难航空人。
曹春晓在捐款仪式上深情地说:“我是怀着感恩的心来做这件事的。多年来,我一直在爱的海洋中逐步成长,家人给我的爱让我刻骨铭心,航空工业和航材院各级领导和战友们给我的爱更是恩深似海、永生难忘,这种爱给了我温暖和力量,给了我技术生命。爱心基金了却了我多年来的心愿。”
不忘初心,矢志弥坚,曹春晓院士长期从事以钛合金为主的航空材料研究与应用,用毕生心血践行着自己科技强国的梦想和感恩国家的培养。他淡泊名利只求奉献,热心教育与科普,受聘大学教职的他拿出报酬设立“昌航之春”奖和“春晖”奖学金,用于奖励优秀老师和资助贫困学生。他用一颗赤诚的心,书写了对国家、对航空、对社会的大爱情怀。
毕生航材梦
1956年大学毕业后,曹春晓毅然放弃留在上海交大任教的机会,而选择了新成立的国防科研单位——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即航材院前身)。在这里,他参与筹建了钛合金实验室,并创造了中国钛合金研制的多个第一。1962年,他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中就提出“超高温锻造”和“相变温度压延”创新性工艺,多年来的实践和应用证实了其前瞻性。1964年,他首次提出以TC4钛合金叶片和盘研制作为我国航空用钛的突破口。1966年,在他的领衔下,我国成功通过了第一台装有钛合金转子叶片的航空发动机长期试车。
上世纪90年代,他先后研制成功了“Ti—55高温钛合金”和td2合金,为提高航空发动机推重比和提升我国钛合金科研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6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大型飞机方案论证委员会,曹春晓作为唯一从事航空材料研究的委员,独当一面。大飞机项目启动后,曹春晓又作为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为中国造大型飞机经常奔波于全国各地。
为了材料事业,曹春晓还经常转战大江南北,在各厂所之间就材料事宜进行协调,费尽心力为兄弟单位排忧解难,不论是故障分析还是材料研讨会,只要是他能帮上忙,他都义无反顾。为了解决飞机及其发动机用钛的问题,他曾多次到贵州的兄弟单位帮忙解决问题,为此,他还把贵州视为自己的又一个故乡。
淡名利重教育
在坚守科研战线的同时,曹春晓主动关心航空教育及材料科普事业,用自己的全部身心奉献社会。
2001年始,在航材院从事科研工作的同时,曹春晓还受邀担任了南昌航空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曹春晓将金钱看得很淡,他主动提出要将昌航给他的报酬全部拿出来,用于奖励优秀教师。
学校领导十分敬佩曹春晓的高尚品格,将给曹春晓的大部分报酬拿出,设立了“昌航之春”奖,用于奖励在教学、科研和管理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教职员工。“昌航之春”奖迄今已评出九届,奖励总金额近80万元。
此外,他还再三向学校提出将剩余的报酬拿出来另设“春晖”奖学金以资助贫困学生。“春晖”奖学金迄今已经评选八届,奖励总金额近10万元。2009年起,昌航开始每年从部分新生中选拔基础扎实的优秀学生,设立以曹春晓院士命名的“春晓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曹春晓一直重视对年轻人的培养,从1982年至今,他先后指导了20余名硕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均以优秀成绩毕业或出站。
曹春晓很早就意识到科普教育对提高全民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在当选院士之后,他花了更多的精力继续从事科普活动,潜心编著了《材料世界的天之骄子——航空材料》一书,用生动、流畅的笔触激发各类读者对航空材料的兴趣。除了写书,他还走上“首都科学讲堂”等各类讲台,为普通大众举行多次科普报告,唤起更多人对航空的热爱。
严以律己的人生
曹春晓不仅在学术上有很高的造诣,在做人处世上也不断修养自己。他提出勤学习、勤实践、勤思考,善自控、善合群、善生活的“三勤三善”人生哲学,不断传递做人处世正能量。
曹春晓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格,航材院为他配备了专车,但他每天坚持骑自行车上下班,那个骑自行车的老人身影,成为航材院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014年7月,航材院举办航空材料院士论坛,期间大家共祝曹春晓院士80寿辰,一些朋友还给他送了礼物,但他却将这些礼物折成现金,自觉上交给院工会作为爱心帮扶基金。
曹春晓与夫人张琲联相敬如宾,一直过着非常勤俭的生活,曹春晓夫人直到现在还将儿子的衣服改小了自己穿,裤子长了就截短一些,腰部肥了就用绳子绑上,老两口至今还住在一个普通的宿舍楼里,从来没有再装修过,他说这就很不错了,不知道比以前强多少倍了。
曹春晓至今记得刚结婚的时候,两家合住一个单元,每家的卧室面积不到12平米,厕所公用,阳台封上当厨房,婚后好几年家里都连炉子、锅盆都没有。岳父去世后接来岳母,12平方米的小房住着5个人,家里没有地方放书桌,他就把卫生间当作写字间,支起小桌子写下了不知道多少篇报告论文。外人根本无法想象,影响中国钛合金研究发展的一系列成果和思想最初都形成于单元房的卫生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