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市通过“四大抓手”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来源:彭州市科协 日期:2017-11-07
彭州市科协积极探索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新路径,以“互联网+科普”为着力点,深化科普工作改革,优化科普工作方式,立足彭州市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有长足发展,科普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向前迈进一大步,助力彭州市全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5%左右。2017年,彭州市参加2017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人数达7956人,占成都市参赛人数的68.90%,占全省参赛人数的50.48%。
一、以“传播体系建设”为抓手,精准推送科普信息。
一是主动获取科普信息。整合“科普中国”、“成都科普益”等科普微信公众平台和科普中国网站科普信息资源,整理符合彭州市的科普知识进行推送。二是构建“一村(社区)一科普员”机制。在彭州市355个村(社区)构建“一村(社区)一科普员”机制,各科普员通过“科普中国APP”定制符合该村(社区)实际的科普信息,面向本村(社区)村(居)民传播。三是铺开“科普中国e站”建设。利用彭州市50台全媒体阅览屏铺开“科普中国e站”建设,市科协积极争取到9.8万国家级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经费,用于天彭街道锦阳社区、丹景山镇杉柏村、成都石化工业学校“科普中国e站”试点建设,开展线上线下活动,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四是建立“大群代小群”工作机制。市科协建立“彭州市科协”微信群,添加彭州市各镇(街道)科协主席、秘书长和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各镇(街道)科协和各相关部门建立微信小群,添加各村(社区)科普员、农技协负责人、种养殖基地负责人、科技带头人、医院负责人、学校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各村(社区)科普员、农技协负责人、种养殖基地负责人、科技带头人、医院负责人、学校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建立微信微群,添加辐射群众,做到科普信息从上到下,完成科普知识传递“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二、以“志愿者队伍”为抓手,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一是建立一周双活动机制。组织科普志愿者队伍在彭州市镇(街道)的广场、公园、车站和各生活小区等人口密集处设立科普流动宣传点开展每周两次为期一小时的科普知识流动宣传活动。二是结合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科普活动。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科普志愿者开展科普活动,扩大科普知识传播渠道和群团影响力。三是开展科技扶贫活动。结合爱之援公益服中心志愿者队伍献爱心活动,到贫困地区传播科学知识,开展科技扶贫活动。
三、以“基层科普单位”为抓手,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利用彭州市各基层科普示范单位(科普示范农技协、科普示范种养殖基地、科普示范社区、科技带头人)的建设,针对当地开展一系列培训、讲座、宣传、咨询等科普活动,提高辐射范围内农(居)民科学素质。
四、以“活动联动”为抓手,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彭州市科协通过综合利用各级各单位牵头的各项活动开展了一系列技能培训、科技咨询、科普宣传、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在彭州市范围内营造了学科协、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