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解读
来源:中国科协 日期:2016-03-17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为更好地理解《方案》内容,推动科学素质纲要工作的开展,现就有关内容进行解读。
一、《方案》的目的和意义
在决战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十三五”时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五大发展理念,特别是推进创新发展,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既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又是发展的一块短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已经实施10年,这是一项延续性工作。科学素质一般指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科学素质,主要包括了解必要的科技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世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上世纪90年代,针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情,2006年国务院颁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
十年来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显著提高。《纲要》颁布以来,开展了大量的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对中小学阶段科学课程课标进行修订,开展科学教师培训,开发科学课程,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等快速发展,科普图书、科普报刊、科普影视、科普网站等不断出新,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普日、科技周等活动持续开展。这些工作有力推动了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显著提升,据2015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6.20%,比2005年的1.6%提高近三倍。
科学素质是决定公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关键,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加大推进力度。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还不能有效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有研究表明,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30多个发达国家,公民具备科学素质别的比例最低都在10%以上,可是目前我国仅为6.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每位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虽然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提高很快,但发展不平衡,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特别是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公共服务很不均衡,农民、城镇新居民、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机会明显偏少,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公众获取科普信息方式发生根本变化,科普还远远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为落实好《纲要》最后五年的实施工作,中国科协会同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等部门,共同编制了《方案》,经国务院审定由国办印发。
二、《方案》提出新的发展目标
《方案》围绕到2020年建成现代公民科学素质服务体系和实现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的总目标,提出了以下发展目标。
一是促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需求,突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主题,弘扬创新创业精神,大力宣传普及高新技术、绿色发展、健康生活等知识和观念,促进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是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跨越提升。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学习实践能力明显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意识和决策水平不断增强,农民和城镇劳动者的科学生产生活能力快速提高,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公民的科学素质显著提升。
三是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大幅增强。科技教育与培训体系基本完善,社区科普益民服务机制逐步建立,科普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科普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进展,科普产业快速发展,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公民提升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显著增多。
四是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健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共建、社会动员、监测评估等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各方面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明显增强。
三、《方案》中提出重点任务
为带动全民科学素质跨越提升,围绕完成《方案》中提出的目标,提出实施四个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和六大工程。
一是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着力推进义务教育、高中和高等教育阶段科技教育,开展校内外结合的科技教育活动。
二是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广泛开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和农村科普活动、加强农村科普公共服务建设、加强薄弱地区的科普精准帮扶。
三是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大规模开展职业培训,加强进城务工人员科学素质工作。
四是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把科学素质教育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长期任务。
五是实施科技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大力提高科技教师的科学素质,加强科技教育与培训的基础设施建设。
六是实施社区科普益民工程,广泛开展社区科普活动,大力改善社区科普基础条件。
七是实施科普信息化工程,实施“互联网+科普”行动,繁荣科普创作,强化科普传播协作和科普信息的落地应用。
八是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加强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创新提升现代科技馆体系,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开发开放。
九是实施科普产业助力工程,完善科普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推动科普产品研发与创新、培育科普产业市场。
十是实施科普人才建设工程,加强科普人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加强科普专业队伍建设,大力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
四、针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公共服务不均衡的问题,《方案》提出改善措施
针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公共服务不均衡,特别是农民、城镇新居民、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机会明显偏少的问题,《方案》按照“普惠共享、精准发力”的方针,强调强化面向这些地区的公民科学素质公共服务,着重提出以下措施:
一是面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加强科普精准帮扶,开展科普精准扶贫,快速提升这些地区开展科普服务的能力,加快建设农村中学科技馆、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农村青少年科技活动场所,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的服务力度。
二是面向少数民族地区加强双语科普创作与传播,加强科普援藏援疆等工作,加大面向少数民族地区科普资源服务的倾斜力度。
三是面向农村妇女大力开展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巾帼科技特派员、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等工作,组织开展“智爱妈妈”活动,努力为农村妇女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提供更加广泛便利的渠道和服务。
四是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推动科普信息在社区、学校、农村等的落地应用,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群众及青少年等重点人群的科普信息服务定制化推送。
五、针对网民获取科普信息的新变化新要求,《方案》提出有效措施
现在公众都在网上,针对网民获取科普信息的新变化新要求,《方案》强调要以科普信息化为核心,推动实现科普理念和科普服务模式的全面创新,围绕加强优质科普内容资源供给,提升科技传播能力和科普精准服务水平的要求,着重提出以下措施:
一是实施“互联网+科普”行动,打造科普中国品牌,以科普的内容信息、服务云、传播网络、应用端为核心,建成“两级建设、四级应用”的科普信息化服务体系,网络科普内容科学性把关,实现科普信息汇聚生产与有效利用。
二是大力开展科幻、动漫、视频、游戏等科普创作,着力支持优秀科普原创作品以及科技成果普及、健康生活等重大选题,支持科普创作人才培养和科普文艺创作,极大丰富科普信息内容资源。
三是鼓励和引导中央及地方主要新闻媒体加大科技宣传力度,支持电视台、广播电台、报刊和网站增加科普内容或增设科普专栏,组织开展科技宣传报道编辑记者学习培训,提升大众传媒从业者的科学素质与科技传播能力。
四是强化科普信息的落地应用,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洞察和感知公众科普需求,建立科普中国服务云、科普中国V视快递、科普中国e站等多种推送渠道,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科普活动,加强移动端科普推送,为公众提供定向、精准地科普信息服务。
六、确保《方案》落实到位
《纲要》实施的工作方针是“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其中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是我们确保《方案》落实的基础。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党中央、国务院对《纲要》实施工作高度重视,并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任务纳入国家规划以及党委和政府的工作计划,开展《纲要》实施的督促检查,推动各项任务目标的落实。中国科协将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做好综合协调和日常沟通联络,会同各地各有关部门扎实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督促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作为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纳入工作规划和计划,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层层推动各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二是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建立完善共建机制,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细化和分解到各地;建立科研与科普相结合的机制。继续落实在符合条件的国家科技计划中增加科普任务,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实时普及;建立完善监测评估机制,完善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体系,开展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和第三方评估;建立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创建活动,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等创建范畴,对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
三是强化保障条件。建立完善促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政策法规,制定完善鼓励科普事业和科普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逐步提高教育、科普经费的投入水平,并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国家、省、地市、县四级合理分担科普财政投入,通过众筹众包、项目共建、捐款捐赠、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七、中国科协除了牵头工作外,在《方案》落实方面的具体打算
科普是中国科协的看家本领,除了做好《方案》实施的牵头工作外,为在科协系统落实好《方案》,专门制定印发了《中国科协科普发展规划(2016-2020年)》。这个规划围绕《方案》确定的目标,根据科协自身的科普优势和特点,提出要以《纲要》实施为主线,以科普信息化为核心,牢固树立“创新、提升、协同、普惠”的工作理念,着力实施以下重大工程,带动科普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整体水平的显著提升。
一是“互联网+科普”建设工程,打造“科普中国”品牌,深入实施科普信息化建设专项,提升优质科普内容供给能力,建设科普中国服务云,拓展科普信息传播渠道,精确分类、精准推送,实现科普信息在社区、学校、农村等的落地应用,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及青少年等重点人群的科普信息服务定制化推送。
二是实施科普创作繁荣工程,推动设立科普创作专项基金,支持重大科技成果普及、健康生活、科幻、动漫、科普游戏开发等重要选题。
三是实施现代科技馆体系提升工程,建立完善以实体科技馆为龙头和基础,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虚拟现实科技馆、数字科技馆为拓展和延伸,辐射基层科普设施的现代科技馆体系,推动大中城市科技馆和特色科技馆建设,建设完善流动科普设施,建设完善科技馆标准体系及协同机制,建立健全科技馆免费开放制度。
四是实施科技教育体系创新工程,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模式创新,把科学和创新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创新青少年科技活动,扩大和提升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生英才计划、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等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动员鼓励青少年广泛参加科技类活动,举办全国青少年科学素质电视大赛,开展全国一线科学教师和骨干科技辅导员培训。
五是实施科普传播协作工程,推动县级以上电视台、广播电台均开设科教栏目,组织科技新闻记者、编辑记者等培训,推动传统科普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实现科普内容一次创作、多次开发、全媒体呈现、跨媒体跨终端传播。
六是实施科普惠民服务拓展工程,建设科普中国乡村e站、社区e站、校园e站,提高农技协在同行凝聚、跨界合作和信息化方面的服务水平,加大科普援藏援疆力度,开展“智爱妈妈”活动,开展职工创新技能培训和进城务工人员培训,围绕公众关切实时解疑释惑,深入开展全国科普日,以及防灾减灾、健康中国行、食品安全宣传等活动。